上海黄浦江45公里岸线公共空间如期贯通
蜿蜒绵亘的黄浦江,正如岁月流淌,永不止息。
2017年12月31日,徐汇滨江4.5公里龙水南路—徐浦大桥段、浦东滨江7公里川杨河—塘桥段等建成,宣告黄浦江两岸从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45公里岸线公共空间贯通,在新年到来之际向市民开放,上海市委、市政府对市民群众的郑重承诺如期兑现。
这份沉甸甸的新年大礼,背后是15年的砥砺前行。从2002年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正式启动,到2016年确定两岸45公里核心区贯通目标,曾经千帆竞过的黄浦江两岸,生产岸线逐步让位于生活岸线,成为上海创新驱动发展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示范区,可供全市人民共享的公共空间。
越过贯通节点,进入发展新阶段的黄浦江正怀揣更大梦想。2018年,浦江两岸即将实施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,按照“迈向世界级滨水公共开放空间”的愿景,打造为可漫步、可阅读、有温度的魅力水岸空间,成为“全球城市生活核心的美好舞台”。
新年假期,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之间的浦东、徐汇、黄浦、虹口和杨浦五区滨江段,市民游客纷至沓来,已然成为人气公共空间。
“漫步道、跑步道、骑行道,三道一气呵成,嗲!”
家住杨浦区的“跑友”朱先生,蕞爱的是各区滨江段色彩、材质统一的“三道”,之前杨浦滨江率先开放了公共空间一期示范段,朱先生和跑友们就期盼着两岸全线贯通的那一天,“我们已经约好,元旦一起跑去徐汇滨江,听涛声阵阵,望两岸美景,喜迎新年,好不惬意!”
朱先生也许不知道,两岸绵延45公里的“三道”,尽管由不同的建设主体实施,但必须严格遵循统一的标准,确保给市民提供更好的贯通体验。“百年大计、世纪精品”,高起点规划、高标准建设管理的理念,早在2002年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启动之初,就深深地植入了黄浦江两岸的基因。在头部个十年里,随着老企业搬迁、基础设施改造,滨江环境得到极大改善。
2013年起,浦江开发的内涵有了新的使命:在继续推进地区功能开发和产业转型的基础上,全力推动公共环境空间还江于民。2016年8月,上海进一步明确从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45公里岸线年年底基本实现贯通开放的目标,“两岸开发,不是大开发,而是大开放”。有如冲锋号令,让市民可休闲观光的公共空间从蓝图走向现实。
对标全球一流水岸,公共空间建设高起点、严要求。2016年,“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开放概念方案”开篇布局,详细讲述黄浦江两岸世界级滨水区的规划愿景,向人们展开一幅更开放、美丽、人文、绿色、活力、舒适的江岸画卷。随后,沿江各区又依据《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设计导则》,在总体设计、生态景观、活动场所、交通设施、安全保障、配套设施等多个方面,明确统一的建设设计要求。2017年9月印发的《关于加强黄浦江两岸滨江公共空间综合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》,界定滨江公共空间的管理范围,明确了以属地化管理为主的职责分工原则。
统一“指挥棒”下,各区结合自身优势,打造本区域特色亮点。徐汇滨江,曾经的运煤码头变身时尚美术馆,老工业厂房得以改造再利用;杨浦滨江,原先的上海毛条一厂和上海水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所在地,变身成了“生态复合型滨江公共空间+雨水湿地公园”;浦东滨江,15座云桥连接22公里沿线,形成亮点频现的滨水景观岸线。
黄浦江45公里岸线全线贯通,曾经是一个“不可能的任务”。
有关方面做过调查,黄浦江两岸空间的土地权属复杂。截至“十二五”末,两岸45公里实际贯通率不足50%,剩下的岸线,跨行业、跨单位、跨区域……让贯通看起来异常艰难。
一张蓝图,如期贯通,离不开建设者的一鼓作气,公众的积极响应,更不能忽视沿线利益主体主动“腾地”的大局观。在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下,一批央企、国企、驻沪部队、公共管理部门对两岸贯通给予了全力支持,齐心将两岸打造为开放共享的城市核心公共空间。
不少利益主体自我加压,多腾公共空间。陆家嘴集团拆除了沿江头部层面的8家餐厅,拆除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。地产集团拆除浦明路1888号高桩平台上近2000平方米建筑。百联集团不仅积极让出紧邻杨浦大桥、区位优势明显的物流仓库,还把3栋保留完好的老建筑一并让出,向公众开放。徐汇区通过军地合作、市区合作,实现了云峰油库和上粮六库1000亩土地的腾让。黄浦区则弃用了江边污泥码头,改水运为陆运,将江边美景让给了市民。
两岸的贯通,顺势推动了传统公共服务能级和企业产业能级提升。黄浦区市政工程管理处弃用江边污泥码头,使用新的垃圾中转站后,垃圾的处置能力更强了;徐汇滨江一批传统产业、落后产能、低效产业,实现了腾笼换鸟。上粮六库、白猫集团等企业,陆续完成功能置换,续写江畔时代传奇。
沿岸区域的产业也得以进一步集聚、优化。在虹口区国航中心段滨江,黄浦江水被引进商务办公楼区,形成别具一格的游艇港池。上港集团,依托上海国际客运中心游轮码头优势,开办了上港游轮体验中心;浦东滨江,沉寂多年的旧码头仓库则正生长出一片崭新的文化创意产业区——民生滨江文化城,建成后将成为黄浦江沿岸45公里范围内蕞大的文化产业创意集聚园区。其中,曾是亚洲蕞大散装粮仓的八万吨筒仓改造成为2017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展场后,人流不断、活力重现。
“黄浦江两岸的贯通是有节点目标的,但两岸功能的提升是个永恒的主题。”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副巡视员、上海市黄浦江两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朱剑豪说。
“打造世界级滨水区”的目标,已被写入国务院批复同意的《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(2017—2035年)》中。要比肩世界一流滨水空间,黄浦江两岸也将以更高的要求投入公共空间建设。
作为新一轮滨江公共空间建设三年行动计划(2018年—2020年)的开局年,2018年,上海将着力提升贯通区域的空间品质,推动公共空间向腹地和两侧拓展,完善体育文化旅游等滨水特色功能,加大历史建筑和工业遗产保护开发利用力度。
“对贯通区域的空间品质的提升,包括景观品质和服务品质两个方面。”朱剑豪表示。未来,上海将在贯通区域合理布局配置公共服务设施量,精细精致建设环境景观设施,全面推进体育、文化、休闲等功能设施的布局和建设。建立健全与两岸公共空间设施规模、管理标准等相适应的维护投入,管建并举,确保公共空间安全有序。
公共空间建设理念还将向腹地和两侧延伸。沿江各区将利用黄浦江支流、街道、绿廊等,将公共空间贯通理念向腹地纵深拓展,逐步形成系统性、网络化的滨水绿地和公共空间。同时植入一批与之相适的功能设施,如徐汇“东方梦工厂”、浦东大剧院等。杨浦大桥、南外滩等区域,启动建设一批大型绿地。
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黄浦江两岸地区发展进程,滨江公共空间还要向黄浦江上下游引导延伸,拓展公共空间贯通区域。与黄浦江上游和主要支流水系、生态红线进行规划衔接,重点引导生态保育、森林湿地、休闲游憩等生态保护功能,构建以水生态为特色的综合性市域生态框架体系。
未来,滨江两岸将做大体育文化旅游功能的产业化。开展“水上”特色运动。依托滨水沿河资源,推动体育设施、特色体育项目和赛事活动的集聚,围绕帆船、F1摩托艇、游艇等水上运动项目,打造以“水上”运动为特色的黄浦江体育产业发展轴。
历史建筑和工业遗产保护开发利用也被纳入未来三年的重点工程,将按照外滩历史文化风貌、复兴—新华—民生码头仓储船舶类风貌、浦西世博—龙华—杨浦工业市政类风貌等主题段落构成的历史风貌特色区布局,分段对各区段开展滨江历史建筑资源保护利用规划及示范应用。目前,杨浦烟草仓库、永安栈房,黄浦“江南造船厂”等一批工业遗产已启动保护设计方案。
产业招商/厂房土地租售:400 0123 021
或微信/手机:13524678515; 13564686846; 13391219793
请说明您的需求、用途、税收、公司、联系人、手机号,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。
长按/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
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,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